10/21
2016
新闻资讯

CT界,鱼和熊掌谁说不可兼得!

2016 10/21     新闻资讯

“这CT照出来片子不行啊!组织结构不够清楚,做增强了么?”

“唉,有时病人需要孔径大点的CT,图像质量真是上不去。”


说实话,CT图像质量和孔径大小就像是鱼和熊掌的关系:


为了特殊体态病人的CT需求,必须使用大孔径的CT;孔径越大的CT,图像质量就越难保证。要想鱼和熊掌兼得,只能选用超高端CT,各方面负担也随之加重。


这对矛盾,想解决说难也难,说不难也不难,咱还是看看赛诺威盛的解决之道吧。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其实也没什么大秘密,就是你减我“+”,技术创新!赛诺威盛从研发入手,成功解决了图像质量和孔径大小之间的矛盾。


我们都知道,CT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一直是高端医械国产化突破的难点,这也是CT成本居高不下的症结。


赛诺威盛拣起了这块难啃的骨头,集结了一大批跨学科研发人才。大家通力合作,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图像重建,再到图像显示、记录、存储全套系统级的自主研发。他们独创了VISION影像链技术,其中vPixel“正点”32排探测器阵列可以实现4600Hz的高采样率,为精确的数据采集夯实了基础。   


要知道,探测器可就相当于CT的眼睛,眼睛越灵动,看到的世界才能越精彩。有了这个“瓷器活”,赛诺威盛的“精广角”CT才能大胆地做到76CM的孔径。




这里面的门道就是:


孔径越小,“眼睛”越好做到聚焦,孔径越大,对“眼睛”的挑战也越大。


有双好“眼睛”,就不惧挑战,否则就得花钱配副“眼镜”。赛诺威盛的解决之道,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有更多的好“眼睛”,而不是花大钱去配好“眼镜”。


自主创新的技术随之带来成本的增加,但赛诺威盛没有妥协,宁愿牺牲利润也不放弃对品质的追求。目前除了国际品牌的高端CT可以“大开口”,通常医院用的CT孔径都是70CM,要想用到“大开口”,买CT的银子也得是“精广角”系列CT的5-10倍。


赛诺威盛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超过3000万,研发团队占到了公司员工总数的64%,资金和人才的双重保障也为赛诺威盛每年实现2至3个新品/新技术开发夯实了基础。大到核心部件CT探测器,小到一块电路板,一根连接线,一个CT机架,赛诺威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优化的同时,也在不断为产品性能做加法。


从研发入手,解决图像质量和孔径大小之间的矛盾,这还真是个道儿!


赛诺威盛产品竭诚为您服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