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18
2016
新闻资讯

用“+”让中国制造更有含金量

2016 10/18     新闻资讯

      近日,国产CT新力军赛诺威盛自主研发的“精广角”系列CT亮相新品发布会,引发业内关注。行业专家也对赛诺威盛寄予了厚望。



金征宇

中华放射学会侯任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北京放射学会主任委员,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

赛诺威盛之所以今天能走到这个时候,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凝聚力。我认为付诗农付总的理念很重要,一个企业或集体的灵魂是牵头人的顶层设计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你有一个顶层设计,你有一个思想,才能把整个事情做好。赛诺威盛沿着一个发展思路是什么呢?不但是自主知识产权,而且还有差异化的设计。前一段大家也看到习主席引用了明朝王阳明先生的“知行合一”,什么叫知行合一呢?我的动作要多于言词,这才是成功的基本。我们看到赛诺威盛是脚踏实地的做出了很多具体的成绩。基于这方面,我觉得赛诺威盛会做得很好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型结构,跨国企业以不到20%的数量,拿到了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近90%的盘子,“中国制造”则似乎一直与技术不过关、性能不稳定的印象绑在一起。运行速度慢,检查误差大,不能做到病灶有效确诊,且莫名故障率高。国产CT机被医生冠以“山寨”头衔,中国制造被自己的市场拒之门外。



周纯武

中华医师学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

       发展民族企业责无旁贷。希望过几年以后,我们民族企业从现在的市场份额10%左右和不到10%,未来可以达到50%,这就是要靠我们民族企业的努力,要靠在座各位专家责无旁贷的共同支持。把市场价格拉下来,这就是要发展民族企业的必要性。


不走科研创新,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,企业就无法占据市场主动权。

历时38个月,投资近1亿,赛诺威盛研发团队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成绩单——成功推出“精广角”系列CT, 在76cm宽孔径条件下,研发团队成功实现了CT图像空间分辨率20线对,采集密度近似一张A4纸的薄厚,远超传统CT机10线对的分辨率,大幅度提升了CT设备的“像素”,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影像医生对特殊体位要求的病例进行诊断。



刘士远

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上海放射学会主任委员,第二军医大学    长征科医院放射科主任

我觉得首先要对我们赛诺威盛,以及投资人表示敬意。因为你们在做民族企业,做的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,用我们自己的产品守住我们国家的财富,我们自己的尊严。走得更稳,靠的是产品的质量,我们发展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非常的重要。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产品一点不比国际品牌差,我们的售后不比他们差,我们的软件功能也更加的丰富,更加具备中国特色,更加具备生命力,只有这样,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多地被我们广大医生、临床工作者所接受。


得益于在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孔径结构的双重突破,这款“精广角”CT设备堪称CT领域的“IMAX高清巨幕”。

现在,赛诺威盛已经为“精广角”系列所采用的技术申请建立了系统级知识产权专利保护,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项,实用新型专利15项,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。

“中国制造”不再只是一味的廉价模仿,而是真正拥有自我创新、不断超越。

掌握自主知识产权,拥有“拳头产品”是赛诺威盛即已实现的第一个目标。



付海鸿

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侯任主任委员,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主任委员

作为工程师,我看到了赛诺威盛的产品也同样拥有了国际品牌所具有的高技术、高品质,像迭代重建、76cm大孔径,0.4秒机架,0.625毫米的等体速探测器,包括动态飞焦点的球管。过去只有国际厂商大品牌拥有的技术,现在我们民族产业,民族产品同样拥有。可以预见未来我们中国用户可以更多享用我们民族产品,民族品牌为广大医患带来的优质服务。


而围绕CT“做加法”,不断为用户提供新价值,应该是赛诺威盛继续要做的工作。

赛诺威盛因此开发了远程医疗系统,基于设备内嵌的云平台技术以及外挂的医生集团平台,帮助基层医院解决了没人会看片子的问题,同时赛诺威盛还把影像专家链接起来,实现了异地快速准确的影像诊断,有效解决了患者异地就医的不便。

 除了给CT加上更多的服务,赛诺威盛还计划为CT附加新的临床价值,在临床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墙里开花墙外红,不仅是国内市场开始逐步接纳国产CT设备,甚至国外代理商也慕名而来。现在,赛诺威盛已经拿到通往进入欧洲市场的“护照”,“精广角”系列CT通过TUV国际认证机构的针对IEC60601的第三版测试,预期2017年初取得欧盟CE认证。  

秉承中国制造,CT专+的理念,赛诺威盛坚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,为民族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